【校友传真】戴潍娜获2017太平洋国际诗歌奖

20171110日至13日,第十二届太平洋诗歌节在台湾花莲松园别馆及台北台大捷丝旅尊贤馆隆重举办。诗歌节期间,2017“太平洋国际诗歌奖累积成就奖、年度诗人奖、诗歌翻译奖三个奖项隆重揭晓。日本当代家喻户晓的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顾彬获得累积成就奖;当代最为重要的日语诗的译者之一田原获得诗歌翻译奖;杰出的台湾诗人零雨,大陆青年诗人、作家戴潍娜获得年度诗人奖。

戴潍娜,江苏南通如东人,青年诗人,作家。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博士,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曾就读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时年高考曾以江苏省文科前二十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荣获2014.中国星星诗歌奖年度大学生诗人;2014年现代青年年度十大诗人。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灵魂体操》、《面盾》、《瘦江南》、童话小说集《仙草姑娘》。翻译有《天鹅绒监狱》、伊塔洛卡尔维诺小说《组合与反组合》、《格诺二题》、《乌力波简史》等。2016年自编自导意象戏剧《侵犯 INVASION》。主编诗歌杂志书《光年》。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戴潍娜近年来高频率活跃于文坛诗会上,作品和评论文字见于各类媒体,其自成一格、反潮流的文风引发多方关注。小说诗歌刊载于《诗刊》、《星星》、《中国当代汉诗年鉴》、《青年作家》、《国家财经周刊》等杂志刊物。

   不久前,戴潍娜与著名歌手柯以敏合作的《诗意江南》在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现场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集诗情、才气与美貌一身的如中学子戴潍娜被万千歌迷亲切地称为女神姐姐      

       《授奖辞》For 戴潍娜– 2017年度诗人奖 
       作为生逢其时的青年世代之一员,戴潍娜和她的同辈们共享了新诗百年业已积淀的丰厚资源,又在个人际遇、视野与资源方面得天独厚。她的诗风,时或优雅从容,时或峻急犀利;既善用女性的感官天赋,又能跳出限制,而致阔大之境。在书写题材之多样性与文本气质之丰富性的双重意义上,她的写作实践都体现着多股力量的冲撞与平衡。理解、调和并熔铸这些力量,将之转化为驱动诗之力的动能,是戴潍娜的表现优异之处。除诗之外,她还创作戏剧,从事翻译,编辑刊物,在更大范围内参与青年文化建设。2017年太平洋国际诗歌奖评委会将年度诗人奖授予戴潍娜女士,向这位以其亲身实践昭示着青年一代之丰富可能性的诗人致敬。 
      南通电视台采访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戴潍娜(实录) 
     1、简要介绍一下成长经历: 
     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如东县高级中学就读,这些年也是出了国又回了国,又继续出了国,走了很多地方,故乡,在文学史上始终是最热烈的亲人。 
    2、幼时哪些启蒙对你写作产生动力? 
    和一些作家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的文学启蒙老师都是自己的小学或者中学的老师,对一个写作的人而言,中学或者小学能够碰到一个好老师,真的是一个人写作生涯里能够遇到最早的天使,我特别幸运在中学或小学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很多给过我指导的老师。 
    3、有什么成功经验愿意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一起分享一起励志? 
     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一个特别基本问题,就是总是在被生存的基本问题所困扰。当然这是一个社会结构性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残酷,痛苦和痛苦没有办法去比较,尽管这一代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饥荒,但是面临的生存的压力,可能并不小于饥饿,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贫困,其实并不在于是否买得起房,而在于我们跟传统、跟文化之间淡漠的关系,我也经常告诫自己,是不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撤出来,寻找快乐至上的意义。 
    4、求学在外,对家乡有怎样的思念? 
     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其实都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写作,而是有一群人跟他共同进行地隐性一个书写,这群人包括他的祖先,包括他的精神鼻祖,也包括跟他同宗、同源、同地的一代人的共同的集体记忆。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他的名字叫托马斯.伍尔芙,他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叫做《天使,望故乡》,这本书名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我想不管我是在北京写、还是在杜克写,不管我是写的诗歌,还是小说,其实我写的都是有关于家乡如东的一切。 
     5、今后人生规划如何? 
     作家卡内蒂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多么爱,一个人多么徒劳的爱,这是一件很本质的事情,其实写作就是这样一件徒劳的爱,我还是想用剩下来的时间,把这件本质的事情继续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