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校友传真】89届校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海军教授
王海军(中)与他的研究生在一起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王海军教授担任了不同的院内职务,以不同的方式育人;而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也选择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作为分管领导,王海军教授积极推动着全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管理手段的国际化。他分管管理学院 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认证工作,
提升了人才培养与预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学生培养的高质量。王海军教授还深入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他经常提到“木桶理论”和“短板效应”,坚持不让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会和他们分别谈话,与学生共同寻找症结所在,并帮助学生制定提升计划。他循循善诱,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因为不重视学习而导致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从思想上鼓励他们;对于个别沉溺于网络小说的学生,他为他们提出具体的改进计划。在王海军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后续学期中,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海军教授对研究生的管理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是差异化管理。他会将资源向研究态度积极的学生倾斜,派他(她)们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会,将博士生派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商学院进行联合培养。对于攻读不同类型学位的学生,他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博士生及学术型硕士生,王海军教授更注重他们研究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具备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所必要的素质;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王海军则更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走向职场。

教书育人:讲求效率,接轨国际。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王海军教授受早年留美经历的影响,他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习北美商学院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预习,强调课堂效率,授课时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答疑。对于王海军教授的课程,同学们的评价皆是“痛,并快乐着”:“痛”在课前庞大的预习量最初让同学们有些难以适应;“快乐”在于这一门课程之中颇丰的收获。对习惯了传统被动教学的同学们来说,相较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授而言,自主预习略显枯燥;故而,在最初接触到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难免有些无所适从。可是,在经过一段时间自主预习的锻炼之后,同学们渐渐发现自己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学能力显著提高,这时的获得感是难以言喻的。并且通过自主预习,以及王海军教授上课对重、难点的解答和课后的复习,学习内容在脑海中得到三次强化,最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同样也让同学们感到愉悦与欣喜。王海军教授还编写了诸多教材,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在教材之中也有体现。如他编著的《运营管理》一书,传承了国际经典运营管理理论,保持基本理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兼顾了中国企业运营管理实际。该教材获得了国内顶尖大学的相关院系(如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诸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服务育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王海军在服务道路上始终一马当先。服务于社会,王海军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通过承担央企及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的相关课题,为政府及多家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进而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王海军教授多次受华中科技大学委托,面向全校教师举办 AO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讲座,将国际认证框架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法向全校推广,这为兄弟院系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服务于学院,作为学院分管领导,王海军教授推动并最终促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加拿大HEC蒙特利尔商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肯吉商学院等知名院校的学位项目及科研合作。王海军教授也不忘为管理学院的学生谋求各种福利。他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为本系学生联系多家实习单位;他积极为学生谋求出国交流交换机会,如成功争取到了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换生名额。对个人,王海军教授对家庭困难的研究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并非“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他不会直接给予经济困难的学生直接的经济帮助,而是让他(她)们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进而获得经济补贴和能力提升的双丰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王海军教授除了授人知识,还服务育人。小到一个学生,大到整个社会,王海军教授始终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始终以奉献为本,身先士卒。凡力所能及,必全力为之。在教学上事必躬亲,在育人上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