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校庆专稿:回忆我的中学时代之一(季晓莉)
回忆我的中学时代
季晓莉
季晓莉,女,江苏如东人。1999年以江苏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江苏如东高级中学。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学院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专业学习,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与传播学院学习,获得光华奖学金等荣誉。2006年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工作。
到今年六月份,我已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的中国经济导报工作整整两年了。这两年采访了不少专家学者,接触到了国家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思想和业务的进步都很快。
两年前的夏天,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掌声还在耳边,而我已挥手作别如东高级中学九年,离第一次踏进如东县中学大门已经十五年之遥。可母校和我的职业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缘分。
十年前母校60周年校庆时,我便是学生记者团的成员之一,在《绿岸报》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作品;九年前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樊志瑾书记的讲话让我明白政治与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的紧密联系;九年前我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系读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专业;五年前我选择了北京大学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与传播学院读传播学;两年前我决定在继续深造前先从事若干年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实践工作。
我现在的这一切都源自母校当年的培养,更得益于母校当年蓬勃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每当我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我忆起的不是那一张张试卷,一撂撂作业,而是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艺术节,以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婀娜多姿的鹅池、同时用来吃饭、开会、演出、考试的怡人堂……
我曾两次去过新的如东高级中学,很高兴看到弟学妹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不过留在我心中始终不会褪色的还是那片老校园,还有从1993年至1999年那难忘的六年中学岁月。
我不是一个喜欢讲正史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愿意用“野史”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岁月,使当年的母校更加真实,更加丰满,也更接近那个时代。
(一)校园
老校园是无数学生用作文讴歌过的地方。入校第一篇描述景物的作文,便是《我们的校园》。不去说正对大门的金钥匙,是我初中和高中毕业时拍毕业照的地方(也是我们初二时期中考试前二十名留念的地方);不去说一进校门右侧的三层小楼,是我度过三年初中时光的乐园;不去说高中楼和后面的实验楼,是我度过三年高中时光的殿堂;也不去说那个长着菁菁小草的操场和400米跑道,是我每每做早操、上体育课、课外活动、参加运动会的土地。
如果要我说老校园,那我非要讲讲怡人堂、图书馆、鹅池、金钥匙旁的厕所、自行车棚、和体育馆“接壤”的大门、新食堂。它们给予我的生活与学习趣味,是举足轻重的。
怡人堂正门口有高高的台阶,但学生们通常是从没有台阶的左右侧门进去。怡人堂的左右侧是开水槽,这标志着这座建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食堂。是的,怡人堂每日都使用的功能便是食堂。高高的舞台是打饭的窗口,成片的座椅有一半是带有翻转功能的,翻过来便是桌子,学生们按班级在此就餐。坐在后面的学生能清楚地看见前面学生的一举一动,那些靓丽的女生便是吸引众生眼球的可餐秀色。
当时一般只有寄宿生才能在此吃饭,因为开始时吃饭要凭票,后来搞金卡工程,高中后期我们用上了餐卡。我在高三时期为了节约下午下课与晚上晚自习之间的那段回家吃饭的时间,也开始在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用餐。记得那时常吃的菜是糖拌西红柿、青菜烧肉圆。
不过怡人堂不仅仅是食堂。设计者显然具有超人的智慧。当被翻转成平面的座椅重新被扶正,可供坐下的位置顷刻增加了一倍,位置多到可以容纳下所有的学生。当全体学生都集中在这个大堂之中时,怡人堂便可以作为会议场,可以作为剧场。我们的开学、毕业典礼,我们的歌咏比赛、艺术节,全都是这样进行的。
当然,平辅的座椅不仅仅被用来吃饭。虽然桌面因油漆水平不够好的原因有些粗糙,但仍可用来考试。把学生的密度降低到相应的程度,怡人堂便成为各类考试的绝佳场所。那时们每每听说要被分至怡人堂考试,便有些不情愿。因为要弓着腰坐着,脚则习惯性地搭在前一排的座椅上以求得最佳身体平衡,以最舒服的方式考试。有的同学则因为怡人堂阴暗的灯光和过于空洞的空间而在考试中感觉不安,把自己考不好怪罪于考试场地。于我而言,我是很喜欢这个考试场所的,因为学生不容易作弊,少了很多干扰,而且非常凉快,利于头脑冷静思考。
图书馆是我的最爱。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在县图书馆办有借书证,但是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里的图书馆显然更加便捷。图书馆就在阶梯教室的后面。初中时期能向我们开放的图书非常有限,对此我是有些不满的。但是高中时期,图书馆的开放范围显然就大多了。我还记得我上高一的一段时间,晚自习时间图书馆向学生开放,很多喜欢新鲜的学生都跑去图书馆上晚自习,从书架上拿自己喜爱的书看,甚至还小声地互相讨论。我喜欢看一些文学杂志,还有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做了很多读书笔记。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图书馆的晚自习时间关闭了,我感到十分遗憾。
鹅池之于中学时代的我,就像未名湖之于北京大学的学生。这个池子不大,但是岸边种满了蔷薇花和一种不知其名的黄色小花,夹杂在围绕池边的冬青树中。斜坡上还植满了绿草,砌上了有图案的石子,种上了棕榈树。高中时代有很多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拿着书本躺在鹅池的斜坡上,什么也不想,静静地看书。周围很安静,仅有的人声也被植物给挡在外面。阳光撒在池面上,波光粼粼,有时我会无聊地盯着水面看,看着碧色的池水上点缀着白云朵朵,心情也变得很安宁。
说到厕所,也许可能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原来竖立在金钥匙旁边的这座厕所,是长满绿色的爬山虎、背面书写校训、周围还长满了鲜花的厕所,这使得它不仅不让人觉得肮脏,反而成为标志性建筑。除此之外,这座厕所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它还是我上高中时期的包干区之一。每个月我总有几天必须很早来到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从教室里拿出扫帚和簸箕来此打扫落叶。春暮时分,落英缤纷,我们总是犯愁地扫了一遍又一遍,仍然不能确保检查人员来此检查时这里一尘不染。同时因为它的位置显赫,几乎高中部每个上学的学生都要从我们身边经过,这增加了我们的尴尬。但我要说,我很爱打扫包干区,看着校园的很多角落在我们的手下变得洁净,那种劳动带来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
自行车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走读生每天都要把车停靠在车棚里,同时,这也是班级重要的包干区,有值日生守着将自行车摆放整齐──与后来的大学生车棚相比,我们那个时候的自行车排放显然执行得更为严格。“县中”车牌是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足以自豪的本钱,而到了车棚里,我们则能看到整整齐齐的一排车牌,伴随着整齐的自行车排放。之所以要排放整齐,它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秩序的逻辑,而在县中,我想这种逻辑是无处不在的。这种严格要求,塑造了学生严肃、严谨、严格的学习生活作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县中出来的学生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好焉坏焉就不是我这个非教育者所能言的了。
想讲一讲和体育馆“接壤”的大门,也是因为这个小故事关于秩序和打破秩序。毕业后听说县中买下了县体育馆,但是在我们当时,它还不是县中的一部分,它和县中之间仅隔着一道铁门,中间用一把铁锁封着。但是聪明的学生早就发现这把带着铁链子的锁足够长,造就的门缝宽到可以使一个人连人带车通过。从土山池到县体育馆的路是非常短的,但从同一地点到达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正门的路则是比较长的。那些中午睡过了觉,为了赶时间的学生,很乐意选择从这里进入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虽然路径狭小,通过的速度和通过飞机安检差不太多,但学生仍然趋之若鹜。
因为单人通过比连人带车更方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把车停放在县体育馆楼下。久而久之,那里成了一个新的停车场所,最终招致县体育馆的抗议。一段时间从这里经过被禁止。但是久而久之,这条禁令一再被突破,学生们照进不误。
从这里进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操场上骑车到达校内车棚。按规定在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里面是不能骑自行车的,被抓到了,该学生所在班级就要扣分。但是有时候时间实在来不及,那就很耽误事。而检查者从不来操场。因此这样做能骑车节约时间,也是许多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偷懒的好方法。
从来没有人愿意自觉遵守规则,当便利大于规则时。这是人的自私性在作怪。但是当规则一再被突破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多么希望教育者能够多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能再贴近一些我们的生活。
最后说说新食堂。在我们快毕业的那年冬天,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里冒出了很多新式食堂,提供的菜肴比怡人堂的可口,桌椅也好过怡人堂,还有电视可看,当然价钱也贵了不少。尽管如此,学生们仍然选择去新食堂吃饭,怡人堂渐渐没人了。那时正在热播赵薇主演的《还珠格格》,忙里偷闲的毕业班学生们,一边向嘴里扒着米饭,一边聚精会神地看一集半集电视剧,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回教室上自习。
(二)良师
县中是后来才分为如东县实验中学和如东高级中学的,在我1993年入校至1999年毕业时,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是在一个校园里的。不论是那时的县中抑或现在,它都是如东县公认最好的中学。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到这里学习。所以我在掘港小学上小学的时候,很景仰这座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有次爸爸战友在县中学习的儿子请老师们吃饭。我也跟着爸爸去了,坐的那一桌正好都是县中的领导和老师。我大气都不敢出,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有位领导对我说:“小姑娘,好好学习,将来考县中啊!”我点点头,那时也不敢想象我可以上县中,但是得到这种意外的鼓励,使得我愈发把上县中当成小学时代的理想。
1992年我五年级,那年有外国人在如东乘热汽球飞到日本。点火仪式是在县中操场上进行的,我所在的掘港小学也组织学生去县中操场上观看。我记得那天来了许许多多各个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的学生,坐满了县中那绿茵茵的操场。当时我想:县中的操场好大啊,以后能来这里学习该多好!
1993年我以全年级第16名的入校成绩考进县中初中部。我小学所在的606班有三位同学和我一起来到初一(5)班。我们的班主任是袁瑞华老师,她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袁老师有着非常和蔼慈祥的笑容,但是也有雷厉风行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我从她那里受益良多。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她发掘了我的闪光点,给予了我自信和上进的力量。
我不能忘记那年夏天我去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报到的时候看到她的样子。她穿着蓝色条纹的套裙,笑眯眯地看着我。时间过去了15年,今年春节我去她家看望她时,退休了的她仍然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眼里写满了笑意。
袁老师让我为班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贴在讲台上的座位表。她说我写的字很好看。若干年之后我当然知道我那时的字有多么幼稚,现在想来,那是老师的一种教育方法吧,是鼓励型的。我裁了家里的挂历纸,写了好几份,最后拿出我认为最满意的“作品”交给她。
一开始我是作为文娱委员展开我的学生工作的。大家都喜欢玩,但课堂时间的玩要玩得有组织、有纪律,我向班主任申请了一周一次的文娱时间,每次都和同学们精心策划游戏方式,大家玩得很开心,所以几个月后选举班干部时,我得了全票,结果班主任任命我为班长。从此我做班长做了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袁老师非常善于做学生工作。她常常能看出每个学生在想什么,常常找学生谈心。有段时间我心情不佳,学习和工作都无精打采。有一个没人的下午,她找我到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跟我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她告诉我人生的路很长,很多事情都要放开胸怀向前看。那个下午我懂得了很多事情。
她也很“袒护”我,有一次我的同桌和我闹矛盾,影响了我的学习,她帮我调解,并调换了座位,当时我的同桌还感到很委屈,因为其实我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最记得初二有一段时间,我有点骄傲自满,考试时常常不当心,成绩下滑。她遇到我的时候,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啊!”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直到现在。
袁老师那时家住得离我家很近。有段时间我父亲生病,母亲陪同他去南通看病,家中只剩我一人。袁老师很牵挂我,每天上班时路过我家的路口,都要抬头看看我家阳台上晒的衣物是否只是我一个人的。我很感激袁老师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温暖。
她也很擅长做事。我还记得我们第一年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她亲自到常熟为女生挑选了一款深蓝色的背带裙,后来在舞台上效果非常好,我们一举夺得了一等奖。
考取县中高中部以后,她还为我专门写了一篇介绍我语文学习经验的文章,收在曹津源校长主编的一本书里。我感觉非常惭愧,因为我并不如她所说的那样好。
1996年时,我参加了县中高中部的提前招生考试,以全县第25名、语文第1名的成绩进入高中部。高一时在高一(1)班,班主任是曹志正,高二和高三在(4)班,班主任是韩明。曹志正老师是当时县中人气很旺的语文老师,有个人魅力,语文教学非常有造诣;韩明老师是政治老师,之前在县中团委工作,当时非常年轻,但很有魄力。他们两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曹老师很擅于放手让班干部自主做事。他更多地把一个班级当成一个Team(团队)来运作,非常强调集体荣誉感。如果说班干部是他的职业经理人,那么他就是董事长,他从不亲自过问事情,但是等大家做完了,他会评价得一针见血。有段时间他腿摔坏了在家休息,整个班级正常运转,完全不用他操心。还记得他写了两封公开信给班干部,那种推心置腹的态度,是完全把我们当朋友和共事者看待的。所以当时的高一(1)以活泼有激情著称。
我还记得他在课堂上背诵和讲解古文的样子,有自信,有激情,有见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他告诉我们做锦绣文章的道理就是要这样。
那时他教(1)班和(7)班的语文,那时的(7)班从总体上说比(1)班要强一些。高一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向来骄傲的(1)班落后了。他鼓动我们去给(7)班下挑战书,激励两个班进行学习竞赛。我和我的同伴们去了(7)班的教室宣读我们的挑战书,后来事实上我们还是没赶上。
因此,最难忘1997年香港回归那一日,也是高一(1)班的散伙日。选择了理科的同学们将被拆分到其余的6个理科班,文科的同学将被拆分到两个文科班,高二(1)成了文科班。曹老师在讲台上痛陈(1)班之所以被拆分的原因。我们感到愧对曹老师,我们这么出色的集体就这样解体了。
韩明老师当时很年轻,却相当严肃沉稳,在学生面前很少见他笑的时候。他很强调班级纪律和整体氛围,对于浮躁的气氛不能容忍。(4)班是高一文理分科后重新组建的新的集体,刚开始的时候乱哄哄的,大家有来自不同班级的小文化背景,融合成一个全新的整体是一件难事。但是韩老师做到了。他整饬了纪律,用他的强势态度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有一次在班上强调不许早恋的问题,讲得非常严厉。
韩老师的板书在一开始常常让我们发笑,因为他的字体是斜的,写着写着就斜到黑板的最右上方去了。但是不久我们就发现了韩老师让人尊敬之处。他教书非常有耐心,一个问题可以无数遍地讲,直到所有的学生都懂了为止。向他请教问题时,他一向都是非常温和友善,一改他在全班训话时的模样。而且他讲课非常有条理,一丝不苟,把道理都讲得非常透彻。
我最让韩老师失望的事情可能就是高考了,虽然他也为我自豪。政治是我考分最低的一门课。分数出来后,虽然总分是全省文科第一,但韩老师遇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政治为什么考那么低,完全没有达到你平时的水平。
我永远记得韩老师这种务实的做事态度,也努力在平时的工作中问自己:是否达到了我最好的水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