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校庆专稿:琐忆母校 回首高中

琐忆母校  回首高中

缪汝梅

去年秋末,我领队参加省老龄动态养老专列旅游从港澳琼桂归来,听家人说接到一个从江西返里的我高中女同学的电话,猜想一定是当年我们高三丁班“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大淑女中的“方块”陈秀莲了。那可是高中毕业后一直未曾见面的老同学呀。迫不及待赶去一见,啊,当年的窈窕淑女怎成苍苍白婆了?噢,光阴似箭,岁月留痕,都半个世纪了,我们能不老么?第二天,同样去过江西的当年的文科尖子、如今的商场精英赵尊馨夫妇宴请陈秀莲夫妇,邓骏和我两家作陪。乘着酒兴,我们漫忆母校,回首高中,感概万千。

母校如东县中学是一个辈出人才的摇篮,是我们芸芸校友魂牵梦绕的地方,她保藏着我们青少年时代多少美好的梦啊。

比起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当今盛世,我们生不逢时,高中后段那多变的政治运动,极左的阶级路线,曾给不少无辜学子留下累累伤痕。但我们毕竟学有所教,有一个让我们为之骄傲的母校,有一批令我们终生难忘的师长,替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日后的克难前行,尤其是拨乱返正、改革开放后的蓬勃上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啊,高中阶段扎实的基础教育,让我们受用终身。

我们是1956年进校的第二届高中学生,来自各方的同学是那么优秀和清纯。新的老师,新的课程,新的环境,使我们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对未来满怀着憧憬。那时的条件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活得开心,学得有劲。高一时,我们住在土山,清澈的三元池水,摇曳的蒹葭叶茎,弯弯的夹道林荫,留下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就连土山雨夜点点“鬼火”(磷火)的神秘飘行,回忆起来也是那样的可笑可亲;那时我们吃在教室,粗糙的玉米子饭,风靡一时的蕃芋“跃进饼”,特别是每周大小各一次的“开荤”,现在回味都觉得特别香甜。记得一天早晨,我们正就着萝卜干儿喝粥,来校视察的省委陈光副书记看望学生就餐,从我们教室穿行。与今天相比,生活是那么的简朴,但我们却感到幸福,因为全县百万人民能读高中的就我们两届六个班的学生。我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我们心怀远大理想,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愤。那时,我们学得认真,老师也教得认真,一批老师有学问,有魅力,有个性:郑心丹先生范读《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儿……”儿化音的拖腔把新授古文漆刻在学生的脑岩;谢孝坤先生三角课上“阔萨音阿尔法吧――果是的啊”高亢的嗓音使人振奋;“我叫叮当(丁丹),俄语老师白鞋红杉的姣好身影如在眼前;王伟江、顾宝林、李衡一等先生亲切而不同的口音犹在耳边,班主任严潜九先生为我所治的一方印章,我一直珍藏至今。

高中后期特别的年代也留给我们特别的记忆:城大炼钢铁的土高炉前,我们曾薰肿了眼睛;余荡深耕翻挑灯夜战时,我们挖断了多少根锹柄;东郊野除四害,春天的天空弥漫着我们打麻雀“疲劳战”喧嚣的噪音;大街小巷壁画化时,有我们“花生壳儿过长江”等浮夸的涂鸦;操场上茅亭旁,为集体通过“劳卫制”,有我们月夜偷奔的身影……特别难忘的是在黄乐老师的指导下,曹长春、张锡元和我合排了三重唱《纺织姑娘》,在弯字广场(今农工商超市北)万人大会上演唱,回味起来就让我们兴奋。虽然许多活动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但无可否认,它也培养了我们多才多艺的素质和应变裕如的能力,造就了我们那一代思想好、能干活、肯吃苦、上规矩、讲奉献的“毛泽东时代”的学生。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毕业前我们高唱“今天我们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国的栋梁……”。尽管高中升学极左路线的政审,不看表现和成绩,只看社会关系和出身,把那届毕业生分成三等,不待考试就决定了能上重点大学、一般高校和不能升学的不同命运。但各类学生殊途同归,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成绩,也做出了牺牲。多少年来,我一直挂念着第三类同学,多亏领导江西共大的高人以高瞩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那些无辜的年轻人,把他们送出去深造,迎回来培养,造就成江西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我们感谢母校,德育为先,铸就了我们一颗热爱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感老师,夯实基础,培育了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能。无论风云变幻,我们信仰不变,要为中华崛起而贡献青春;无论顺逆浮沉,我们克难前行,在各种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例如一直与我保持联系的缪宝书同学,为研究两弹一星和发展工业核能,不仅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而且为事业不要子孙,最后甚至因核辐射献出了伴侣的生命。他无怨无悔,至今还在关心着家乡老年大学的兴盛;我班尖子生施志毅,在江西打拼,成为又红又专的典型,十多年前我们相逢时,他已是江西九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校长,如今退休了,听说还在编写教材,常驻北京;我算中间的那一批吧,也像多数同学那样自我加压负重前进,所以能竞竞业业,十七年如一日努力办好一所重点完中;所以能与时俱进,上世纪末创办了一所蜚声大江南北的日韩语职业中专;所以能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出一批活跃在海政、战友文工团等专业团体的声乐人才;所以能退休不退色,至今还在我县老年教育领域默默耕耘,这都是母校培养的结果,与高中老师的教诲密不可分。

过去的母校(老校),让我们怀念;如今的母校(新校)更令让我们骄傲。值此母校建校七十周年之际,草撰此文,以为纪念。衷心祝愿如东高级中学永葆青春。

 

00八年仲春

 

附:

缪汝梅,男,1941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如东中学59届高中毕业生(班主任:严潜九)。61年苏州师专中文专业毕业后回县任教,84年起任如东县岔河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长兼书记、南通(岔河)东方外国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校长,2001年退休。现任县老年大学副校长、县退教协副理事长、县文联艺委会主任委员。

 

[打印文章]
智慧·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