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校庆专稿:生命不息 创新不止
校庆专稿:生命不息 创新不止
2004年校友 吴绮峰
虽然说在如东中学的学习只有短短的高三一年,但是这一年的收获以及学习到的东西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完备与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会了许多人生奋斗中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这一点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如东中学优异的基础教育成绩会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成果,但是我却觉得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途径将基础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
如东虽然是一个中小城市,但是这里却有着很包容的心。当我刚刚来到如东中学学习时就是高三紧张的冲刺过程。高三就是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前的一场决战,老师们是指挥官,而我们学生就是完成这个战役的战士。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到有“无限多”的试卷,每个学科都有,除了试卷还有很多练习册,我心想这么多作业怎么做得完啊?可是逐渐的我发现同学们都做的完,而且最令我感动的就是由于每周有不少早上第一节的主课,老师为了更好的为我们讲解就会在前一天晚修结束的时候收作业,当晚通宵改完,不仅仅如此,为了了解同学们的知识缺陷,老师还会做好题型统计然后重点讲解。我想同学们成绩的提高与这些从机制上的效率提高是很有关系的。其中我记得在高三张眩老师一直都会这样,这样的忘我工作让许多老师都累倒了。
04年高考之后才知道魏文华老师已经住院了,原来他为了让我们大家安心复习备考,一直向同学们隐瞒病情,班上同学知道后都去看望老师,一直到毕业我们才知道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魏老师同时教超过100个学生,不过他却很了解每一个同学语文学科上的不足,而且会找学生谈心与辅导,帮助他们赶上大队。另外魏老师也时刻关心着他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我记得不管哪个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他都会比我们这些天天在一起的同学还要早发现,帮助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我报考志愿的时候,魏老师为了让我多些时间复习,不仅帮我参考志愿,还驾车带我去传真志愿书,为我的成功录取作了大量的无私帮助。 这样巨大的工作量背后是老师们对自己身体的不断透支,燃烧他们的生命照亮学生们未来的道路直到烛光耗尽的那一刻。由于魏老师的教导,我的情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我带领科研团对通过研究一种新型抗肿瘤基因获得了两年一届大学生学术竞赛的最高荣誉全国挑战杯生物医学类2个特等奖当中的一个,这也是中山大学历史上首次获得特等奖。
我是在广东参加的高考,考上中山大学后又被选拔进入了拥有连读资格的生物国家基地班,而且获得本博连读的资格。虽然我学的是生物化学方向,其实是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的,在高三之前我是没有什么化学基础的,但是张小燕老师却不厌其烦的指导我,最后干脆每周定时分出时间帮我答疑,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化学成绩提高的很快。更重要的是从张老师身上我学会了怎么样短期提高自己对一个学科的认识还有如何高效率的学习新的知识,我想这也是我在大学阶段可以不断涉足交叉学科的科研工作,而且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原因。
高效率的学习不能忽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黄林老师教我们数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逻辑思考的能力。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来报答案以及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这些锻炼我们班的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我们不仅仅从中学会了如何队未知问题的逻辑思考,更学会了如何优化自己的时间结构来提高效率,所以虽然我现在是中山大学团委委员,还是班长,但是仍然可以行政和科研都做的不错。
纪律性是以上所有知识学习的前提。秋分过后,我们如东就会开始日短夜长,每天早上同学们天还没亮就起床,每晚十点多按时休息。由于规律化的作息就保证了第二天的精力。不过保证这个细节的却是年级组长们的无私付出,在如东每天晚上入睡之前都会听到陈建老师督促学生们休息的声音,每天早上他都会在我们刚刚起床的时候就让同学们开始打起精神学习,日复一日。另外陈老师已经把英语学习的统计学规律做出来了,在让学生对英语基础扎实的条件下对高考的重点考察目标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就让我们同学的外语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在大学里接触大量的英文教科书和文献,我们就阅读效率比别人高,口语比别人流利,增强了竞争力,由于没有英语障碍,我的毕业论文本科很快就以唯一的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世界药物化学的一流杂志欧洲药化上发表了。
最后,我想说,如东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年。县中的老师们都是真心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最可爱的人,同学们都是有着吃苦耐劳精神的聪颖学子。我今年7月份就要被派去美国曼哈顿的世界肿瘤学研究排名第一的凯瑟琳肿瘤研究中心(Memorial Sol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继续博士生学习了,我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后多对母校做贡献。
作者简介:
吴绮峰,中共预备党员, 江苏如东人,1985年2月生,现任中山大学团委委员,04级中山大学生物国家基地班班长,美国免疫学会会员 。
2004年 9月至今中山大学本博连读学生,2008年7月由中山大学派往康奈尔大学凯瑟琳肿瘤研究中心继续博士学习。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学术挑战杯特等奖第一作者,已发表SCI收录的学科内一流科研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
吴绮峰与2008年3月9日中央一台《高端访谈》节目报道的06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麻省医学院副院长CraigC.Mello教授于他办公室的合影。